与不良网贷硬碰硬 与困境学生心对心

作者: 时间:2021-04-23 点击数:

学生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重要执行者,是打通学生工作“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人物,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有效实现“长善救失”。

一、案例内容简介

L同学,男,家庭经济困难,除家里提供的经费外无其他经济来源。大学二年级时,准备购买一台苹果手机向女友表达爱意。在“囊中羞涩”的窘况和“重在付出”的爱之间苦恼许久的他,无意间了解到某网贷平台A。虽然学校、学院、班级都进行了警示教育,自己也在“知表表示书”承诺远离这种非理性消费和不良网络贷款,他还是贷了几千元。很快地,爱意浓浓转变为忧心忡忡——忽略了网络贷款高利贷性质和高估了自己本身还贷能力的他,在“利滚利”和催贷压力的驱使下,开始拆东墙补西墙——在另一个网贷平台B的“轻松”贷款来还A,再继续在网贷平台C的“沉重”贷款来还B……最终,L同学欠下了多家网贷公司总共近10万元。直至数家网贷平台因讨要债务拨打了L同学辅导员的电话,一件在各次排查中被“完美”错过的不良网贷被“尴尬”地发现,在此前一直用“别人家学校”的案例来引导教育学生们的辅导员才知道自己的学生也同样陷入了“网贷”陷阱。

二、案例分析处理

(一)案例分析

现在诸多网络贷款平台主要面向涉世不深、消费较为冲动的在校大学生开展贷款业务。其放款条件低、无抵押担保、“高利”隐蔽性的特点,容易让很多大学生不知不觉地深陷其中。在提前消费意识日益普遍的现实背景下,或因“刚性消费”需要,或因虚荣攀比心理作祟,一方面让不良网络贷款平台走近大学生,加一方面让一些大学生自愿走进网络贷款平台。网络贷款的“轻松可达”既能满足消费需求、又能刺激消费欲望,让小L们在不必卖肾而只需动动手指、填填表格、录录视频就能轻松获贷几百、几千、几万甚至更多,一步步走进网贷陷阱。

本案例中,辅导员对L同学陷入不良网贷泥淖作了如下分析:

首先,从L同学的个人情况来看,其本人未能正确认识恋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应该掌握怎么样的程度才合适,片面地认为物质才能体现出真爱;其次,L同学思想不够成熟,消费观念不够理性;再次,L同学对贷款的用途和真伪缺乏深入了解,同时过于轻信自己的还贷能力,加之对高利贷的辨别力不高和对高利贷的危害性认识模糊甚至缺失。这些共同导致L同学陷入了网贷深渊。此外,从不良网络贷款平台来看,利用部分大学生迫切的消费愿望、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对贷款等相关常识不熟悉、对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等因素,特别是使用一些“非常规”甚至非法手段,使得一些大学生轻松“入瓮”之后难以“解套”。最关键的一点可能是,家长、老师与学生缺乏沟通,特别是关系不够融洽,导致学生即使识别到已陷入网贷陷阱之后仍独立“挣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本案例中,小L在尚未崩溃之前就被发现,幸而未酿成严重后果。

(二)解决过程

辅导员发现该L同学深陷不良网贷事件后,一是及时送温暖、知情况、抚情绪、给支撑,防恶性事故发生;二是及时告知学生家人、沟通如何解决,使学生获得家庭情感和经济支持;三是帮助学生摆脱抑郁焦虑心理、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四是既往深里看、又往未来看,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具体是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相关工作。

1.第一时间谈心谈话。首先调查清楚学生贷款金额,讨论解决方法,做好后续安抚、心理疏导工作等。学生因面临巨额的还款,焦虑恐惧,情绪极其低落,我们坚持育心、育德、育人相关结合,加强对L同学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细声晤谈、细心关爱、细致安抚,帮助他更好更快地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力争将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了最小。

2.帮助尽快回归常态。为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回归正常,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建立了院系-教师-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制度。在此案例中,辅导员与L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联系,家校携手引导L同学树立起正确消费观念、正确对待网络借贷。老师与家长沟通后,使师生谈话和家庭谈话聚焦于轻装前行、知错就改,引导L同学抛弃负面感、树立上进心。经过充分沟通之后,L同学父母帮助他还款近五万元,学生本人既感到压力顿减,又深思今后的努力方向,学习、生活上都有了更明确的打算和更具体的行动。

3.坚持事件后续跟踪。事后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实时追踪该学生在消费和学业等方面的情况。时隔半年后,辅导员追踪发现学生自制力不足,在购买欲推动下又欠下一笔五万元的网贷。我们再与他的父母联系后,后者表示想放弃,不想再管。辅导员班主任多次去找L同学本人谈话,该同学也后悔不已,甚至有轻生的想法。经辅导员、班主任讨论过后,几经周折联系到L同学在外地的姐姐,共同努力开导L同学。最后该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把欠款金额一一列举出来,并写下保证书,表示一定痛改前非。通过后续追踪了解到,该同学现已将所欠网络贷款还清,回归到正常生活,直至顺利毕业并找到了工作。

三、工作思考与建议

(一)工作思考

近年,大学生因不堪忍受校园网贷还款重负跳楼自杀事件不是个案,L同学网贷案例虽然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是也足以让学院意识到“别人家学校”的网贷事件其实在“自己家学生”中间已经悄然发生,学院重视并加大了对学生不良网贷风险的排查与控制,特别是念好“预”字诀,把宣传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点工作,从思想认识上抓“源头”;练好“知”字功,把定期排查作为一项关键性的重点工作,在事件初发时抓“苗头”;修好“合”字墙,从筑好非理性消费篱笆上抓“念头”。

1.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在学校主干道开展为期三天的“知责明责·理性网贷”倡议、签名活动;组织拍摄“大学生拒绝网贷·微电影”,并在各班进行宣传;开展“珍爱生命和前途,拒绝大学生网贷”主题班会;签署《知情承诺书》;开展新生入学安全教育等警示教育活动,既能增强学生法律法规常识,又能提升学生拒绝和防范网贷的意识。

2.强化日常管理。学院从加强管理、引导向学向上方面将学生注意力聚焦到学业发展上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成长观、价值观。根据学生管理办法加强考勤管理,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对迟到、早退、旷课每学期达4节以上的学生,进行预警,通知班主任、辅导员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引导教育,教育过程留书面记录填写工作记录表。具体做法是:严格考勤——谈心谈话——解释保证——思想跟踪。这种方法效果良好,最大优势在于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通过自我反思、自我判断、自我评价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提升拒绝网贷的意识和能力。

3.密切师生联系。根据学生寝室管理办法、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学生生活园区管理办法等,要求辅导员、各班班主任常访学生寝室、常进生活园区,询问本班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排查是否参与网络贷款等,并将防范拒绝不良网络贷款宣传资料张贴在各个寝室。组织开展“校园贷”等非法集资小广告清理活动,重点清理各教学楼、宿舍楼、公告栏、楼梯口、洗手间等地,积极引导学生“知责明责,理性消费”。

(二)工作建议

结合本案例,对学生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学生工作队伍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很多学生工作者吃的是青春饭,导致学生工作队伍更新换代较快,学生工作者队伍目前仍然存在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缺乏突发事件应对与处理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管理服务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会出现工作不完善、服务不到位问题。因此,需要对学生工作专兼职队伍进行常态化的素质能力培训。同时,加强校内外、校际间的交流与培训,逐步实现学生工作队伍全员轮流参加较高水平的培训。此外,省内各高校间应当通过各种方式经常性地互相交流学生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如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每年轮流到省内高校尤其是学生工作有特色的地方高校进行工作交流研讨,共同将学生工作开展好,避免发生同样的问题和事件,快速有效地提升全省高校学生工作水平。

2.强化家庭学校常态化深度沟通。要加强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学生、学校、家长三方积极联系沟通,掌握每名学生的思想动态,争取事事预防为主,在事态未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控制住局面。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学院应当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表现,对排查中发现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告知其家长具体情况、可能风险、学校义务和处理流程等。提醒学生家人对学生本人提供经济和心理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必要时邀请学生家长来校,或者走访学生家庭,配合学生家庭做好风险防控。让家长更知情、更用情的同时有效地争取家长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加强与学生面对面地谈心谈话。简单地批评甚至处分,只会将学生推得很远;简单地教育对家庭知恩报恩,或许会让学生又背上一个新的思想包袱。那么,只有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地、面对面地谈心谈话,主动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面对问题主动出击,抛开理论的羁绊,从正常人的角度,从心理需求的角度,做好倾听与共情,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的同学,主动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及时介入,通过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更快更好地帮助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经济与管理学院 胡晓青)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黔ICP备090023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