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高等教育铸魂育人的坚强阵地

作者: 时间:2020-12-28 点击数: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按照“十四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坚持党的领导,把牢政治方向,推进改革创新,更加积极主动作为,有力有效地守好铸魂育人阵地。

把牢政治方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实到位。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我们办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高校历来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如果阵地意识缺失,忽视思想政治上的引领,做思想政治工作就容易“就教育论教育”,可能陷入知识和技能主义。因此要始终坚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进行认识和把握,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守好我们的阵地,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牢牢掌握主动权。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离开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为党和国家培育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坚持改革创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时代新要求的维度审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围绕学生、引导学生,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以鲜活的案例、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新媒体时代,基于人才培养需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持续、动态、发展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现实要求。要善用新媒体拓展、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辐射带动和引领作用,为学生开展主动学习、延伸学习、深度学习创造条件。要利用新媒体快捷性强、互动性好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布信息、开展交流,廓清学生思想困惑,批驳错误思潮,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提供机制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部署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长期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破解,一大批基层改革创新的经验做法不断涌现,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当前各级党委要乘势而上,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从健全领导体制入手,整合各方面力量,构建“大思政”格局,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明确各级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要多到高校同师生接触,及时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情况,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或现实问题,构建部门协作常态化机制。

加强人才培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坚力量,要按照《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选优、配齐、建强。高校辅导员要经常与学生沟通谈心、与专业课教师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等各方面情况,给予学生人文关怀,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哲学社会科学课和心理咨询教师,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校内分工合作、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

(来源:中央党校理论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京ICP备15000288 号